当前位置:主页 > 动态 > 正文

越来越多城市一手卖不过二手,意味着什么?

发布时间:2025-01-13 已有: 位 网友关注

  楼市当然也不例外,最近我们看到无数份楼市数据的年终汇报, 密密麻麻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指向的都是一个事实:

  就是各城市一二手成交正在疯狂逆转,而且对比差距越拉越大。

  无论北京上海还是东莞合肥,基本都是这个情况。 这点不只我个人体感,整个宏观大数据都在下定论。

  克而瑞显示2024年全国30个城市二手房成交2.3亿平,创下历史新高, 包括整体 二手份额也 逆转到了 59%。

  不只一家,中指数据也很明显, 过去两年内,二手成交占比走势也是波动向上。

  包括根据巧克丽丽同学的 数据 ,哪怕上海这个二手主导的存量市场, 往年一二手成交比最多只有1: 3,去年也来到1: 4了。

  结合我们团队在上海的几次市调,比如去年很多板块的二手成交都比一手好得太多。

  于是从宏观到我们肉眼可见的微观都在印证,市场确实就是如此了。

  但具体情况又是怎么样的?

  哪些城市的二手开始逆转了?它们分别都是谁?

  站在年关回望过去这一年的楼市,二手房开始反超一手又意味着什么?

  这些问题的答案,都需要从数据中才能一一看得更清楚。

  于是我整理了全国23个主要城市的一二手成交数据, 有些数据确实蛮 让人震惊 的。

  过去一年全国一二手市场的变化,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 这个变化不是突然发生的,却是在去年彻底颠覆了我们的认知。

  比如有4个城市,一二手成交开始真正逆转。

  也就是原本一手成交为主导的市场,如今二手开始翻身做老大了。

  我拿一二手成交量做了个对比表格:

  没想到最夸张的竟然是长沙。 2023年长沙 一二手成交比例为1: 0.7, 这个时候整体还是一手主导的,二手成交量市占仅不到40%。

  但经过一年发力,2024年二手房已经抢占了70%的市场, 一二手成交比来到1: 2.4,也是这次统计下来二手反转最厉害的一个城市。

  其次是杭州,没长沙那么高, 但去年一二手比例也来到了1: 1.8。

  过去四年,杭州新房成交一直在下落, 从高点的20万套滑到了去年的5万多套。

  二手成交却是相反的,整体起伏向上,直到超过一手的数据。

  包括青岛、南宁二手房也成了市场成交的主力军, 但还有一类城市情况不太一样。

  比如西安、深圳、郑州等6个城市原本就是存量市场为主,2023年一二手成交也是五五开的样子, 结果去年二手成交就和 一手彻底拉开了差距。

  如果说2023年是进入存量房市场,那么2024年,已经算完成了市场成交结构的一次彻底转型

  最典型的就是西安: 23年二手成交市占刚好只有50%,结果去年二手房成交突然走高, 占比达到66%。

  包括东莞、厦门、佛山3个城市,二手的主导地位也在一步步扩大。

  不过深圳虽然2023年一二手成交也来到五五分的状态, 却不是第一次了。

  2020年那会儿,深圳楼市就是二手为主。 去年一二手成交重新回到四六分,也算是一次存量市场的回归, 全年二手网签共54487套房源,同比猛涨66%。

  整个二手成交的火热也带动了房东们的信心,这对以存量为主的一线城市来说,是个不错的好信号。

  最后就是这几年更加典型的存量主导城市了, 比如各位熟悉的上海、北京,以及二线城市里的合肥。

  这些存量城市的二手市占已经来到了70%-80%的恐怖程度, 可以说 二手市场是 绝对主导 地位。

  尤其上海达到历史新高的1:4.3, 换算成市占百分比是多少呢?

  去年上海二手成交量占了全市的81%。

  前年当然也很高,但还在69%的水平,其实和重庆、南京这些城市差不多。 但2024年差的可不是一点半点, 81%的市占这个数字,全国 也是一枝独秀了。

  代表上海一二手成交格局完成了根本性逆转,相当于如今上海每卖出5套房子,就有4套是二手房。

  包括必须关注到的合肥, 之前我们实地市调这个城市时,还在为它的产业创新触动, 如今也反映在楼市数据上了。

  人口和产业的高速导入加上降价主旋律,把这座城市的二手成交推向了80%的市占率。

  当然也有一类特殊情况,就是二手成交占比反而降了下来。

  比如武汉,这个曾经一手库存特别高的城市, 去化周期特别长最高逼近35个月,非常吓人的概念,房价一度跌得惨不忍睹。

  这个城市如今所有注意力、资源和钱都放在了去新房库存上,所以能明显看到新房成交几乎是跳涨。

  目前去库存的成绩还是优秀的,楼市也开始走向健康状态。

  但除了这类特殊情况,我们还是可以说全国二手成交份额确实迎来了颠覆式扩张。

  讲到这里,在数据之外也出现了一些好玩的事情。

  其实二手卖得越来越好这件事,除了房东,中介及二手平台们应该是最开心的,也是这波市场颠覆之下吃到最多红利的一部分人。

  之前我们偶然给大家透露过上海部分平台中介的佣金情况, 只看去年10月份,6000多套房源的总佣金一共7.58亿。

  最贵的单笔佣金都拿了234万,来自浦东御翠园的一套490多平大别墅, 平均每个销冠得到的佣金更是百万级。

  中介的日子过得好,背后平台公司当然就更好了,甚至可以说好得不得了。 只看这几年的财报各位大概就能感受到了, 总营收已经连续三年上涨。

  最神奇的是去年贝壳和开发商一样全国拿地了,谁也没想到当了多年的中介一哥会决定换张桌子吃饭,而且对盖房子这件事贝壳似乎是极度认真的。

  不仅出现在了北京顺义、广州荔湾等地的土拍市场, 而且频繁举牌,虽然最 终没能拼过其他房企,但从始至终野心十足。 带着这份开疆拓土的决心,贝壳去年一共拿下了4座城市。

  而且到手的几幅地块,也都是名副其实高价值土地。 最高的一块在成都金融城三期,溢价率高达42%,也是成都土拍历史新高的地王。

  最近的奉贤地块就挨着龙湖,奉贤本地人最认可的一块地方, 如果房子真的建成了想必也是不愁卖的。

  包括太平洋房屋,各大小区门口也经常看到他们的门店。 去年成交额也突破了600亿。 就在上周,这家中介平台以公司名义买了汤臣一品的一套法拍房, 成交价1.7亿。

  总的来说中介公司们不是忙着重仓全国土地市场,就是抄底一线豪宅资产, 而他们的动作也确实能直接反映出二手市场成交的好与坏。

  但按这个结果来看,过去这一年二手市场确实繁荣且精彩。

  所以二手存量市场为什么越来越夸张了?

  如果只是一个城市一个板块二手卖得好,那确实没什么值得说的,但如果全国一二线都这样, 那就很能反映一些问题了.

  站在当下市场情绪里,根本原因还是二手房具有市场化定价的天然优势.

  以前我们说一手吃香,除了房子本身比较新外,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和二手存在倒挂空间, 但如今的场面却是,二手房跟随市场波动可以随意涨价、降价。

  拿上海来看,前两年挂牌价就是跟着市场一路下滑的。 虽然新政后二手房东又信心大增,转而上调价格但很快也会冷静下来。

  注: 图表仅为上海近两年挂牌均价走势

  所以各位通过这张图表,能看到无比真实的市场挂牌情绪。 不夸张地说,过去一年如果房东愿意且着急出手,基本什么价格都能谈得动。

  但一手不一样,拿上海来说降价是不允许超过5%的, 面对逐渐抹平的倒挂空间,这种情况让一手继续和二手对打就有点吃力了。

  还有就是先卖房后买房的人越来越多了, 不过也分2种置换情况: 一种就是现在很多地方的新房限购陆续解除了, 而准备买新房的人,也只有先把原来的二手卖掉了才有资格去买新房;

  但更多的还是现实因素, 这两年大家手里现金都不宽裕,不把旧的房子卖掉也确实没有那么多钱去置换更好的房子。

  当然也包括身边很多人这两年确实不乐意买新房了,核心原因还是二手的确定性更高,尤其当我们把目光看向郊区的时候。

  连上海这样的国际都会都是如此,之前也替各位统计过郊区一二手对比:

  很明显像曹路、安亭这样的城市远郊地带,都出现了一手巨冷、二手火爆的场面。

  这就是一部分郊区新房身上叠加的双重buff:规划中的郊区加上不确定的交付。

  这个时候想也知道,二手除了不怎么新这个问题,其它的至少能让你看见。

  比如房子里外好不好看、周边买菜购物去哪里、你的邻居都是谁,看一眼就知道了。

  还是那句话,大环境不确定的时候,人只能迅速抓住确定的当下。

  于是市面上的二手成交数据就集中堆上去了。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更本质的问题:

  当下无论一线还是二线,楼市基本都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就是一二手市场的一个结构性变化:全面进入存量时代。

  这个变化本身不稀奇,很早就有迹象了,比如随着一手房源的大量交付,二手供应和成交天然地越来越多。 但对我们这个行业来说,这个 影响可能还要持续很久。

  在去库存的基调下,去年一手供应就逐渐减少了,不仅新盘还有土拍。 去年上海土拍就直 接缩水到了2022年的三分之一, 这也直接摆明了今年也就是2025年整个新房市场不会有太多供应。

  一手稀缺也会让更多人流入二手市场,去挑选更适合自己的产品,因为需求不会减少,只会转移。

  所以今天为什么跟各位分析这些二手数据,我们想讨论的也不是过去一年市场如何如何了, 而是想肯定一个事实,就是2025年也是如此,二手成交依然会持续稳定地热闹下去。

温馨提示:所有理财类资讯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