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动态 > 正文

直通315|修个电池,要拖到200公里外!新能源车维修难怎么破解?

发布时间:2025-03-15 已有: 位 网友关注

  类的故障会增多。此外,以动力电池为例,由于系统涉及高压等安全问题,而且不同产品内部结构的工作原理也有所不同,维修难度较大。

  J.D. Power中国区数字化零售咨询事业部总经理谢娟对表示,新能源车“三电”系统高度集成式设计,会对汽车维修模式带来以下改变:

  第一,单一部件故障可能会引发系统报警或误报,诊断难度得到更高升级。第二,对厂商技术支持性要求会越来越高,复杂问题需要品牌远程接入进行诊断分析,可能会延长整个维修周期。第三,从车主体验端看,车辆滞留时间平均或增加2~3天,反复诊断可能会推高工时费用,也可能导致过度维修。

  在她看来,这一系列变化背后,考验的是车企在维修过程中是否准备预案,如通过代步车、经济补偿等形式弥补维修过程给用户带来的不便,减少用户投诉。

  “车企可以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如建立一定规模的区域技术支持团队,通过远程沟通、线下支援,来解决车辆面临的维修难问题。”谢娟表示,在维修过程中,新能源用户喜欢向车企咨询问题,需要车企针对用户和维修技师建立技术知识库,来减少车辆在维修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概率。

  “维修难体现出行业缺乏专业人才。目前中国新能源车保有量已超过3000万辆,需要维修人才100万人以上,但实际人才远远不够。”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章弘补充表示,职业技术院校应和厂家联手加快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步伐。

  一些车企已经在行动。小鹏汽车方面表示,公司重视校企合作工作,助力产教融合发展,与20多所院校合作共建新能源实训基地,同时探索共建产业学院。

  谢娟认为,要培养人才梯队,还需建立能留住人才的相关机制,“好的技师流失速度非常快,需要车企想办法介入进来,如建立晋升通道、补贴奖励措施等。”

  此外,章弘还认为,“三电”系统集成设计属于厂家核心技术,若无厂家授权,维修中心将很难展开相关工作。他说:“要说服厂家取消或打破技术壁垒,在新能源车维修人才缺乏的情况下,通过公开技术可以促使更多维修企业进入这一领域。”

温馨提示:所有理财类资讯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