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动态 > 正文

三组数据透视农行2024:利息韧性凸显、不良持续压降、重点领域贷款高质量增长

发布时间:2025-03-30 已有: 位 网友关注

  作为“基本盘”的利息净收入缩水,是银行业在资产收益率下行、市场需求疲软的背景下,需要直面的核心困境之一。

  2024年,国有大行利息净收入普遍下滑,工、农、中、建四大行中,仅农业银行相关指标同比增长89.42亿元达5807亿元、增幅1.6%。

  利息净收入的增长,支撑起了农行领先同业的整体业绩。

  2024年,农行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3%、4.8%,两项指标均为四大行之首;业绩领先之下,农行2024年A股、H股股价全年涨幅均在五成以上,涨幅同样为四大行首位。业绩增长同时,不良率持续压降3个基点至1.30%。

  行长王志恒在业绩会上表态,称“有信心、有能力保持资产质量稳定,努力打造资产质量最好、经营最稳健的银行。”

  随着净息差的持续下探,银行业步入“周期寒冬”已成共识。困境之下,农行缘何实现规模、利润、质量的同时“丰收”?

  以下三组数据的动态变化,可部分剖析农行2024年“逆流而上”的动因。

  5807亿元:利息净收入四大行中“独一份”正增长

  农行在年报中详细列示了利息净收入因规模、利率变化产生的改变,可见其目前的资产增长速度,仍足以对冲利率下行带来的负面影响:

  贷款方面,规模扩张增收880.19亿元,利率下调缩减800.83亿元;对冲后,贷款业务仍然贡献出了89.42亿元的利息净收入增量。

  农行也实现了四大行中,2024年“独一份”的利息净收入增长。

  成功挖掘出新的信贷需求增量,是农行营收、净利增速得以领先同业的主因之一。2024年,农行营收、净利分别为7105.55亿元、2820.83亿元,增幅为2.3%、4.8%。

  “周期寒冬”中,银行业在周期上行期以来的扩张驱动力日渐式微。随着信贷需求调整、利率持续下探,保住作为“基本盘”的利息收入,是稳住营收的重中之重。

  与同业相比,农行资产增长速度仍维持在第一梯队:总资产达43.2万亿元,增速8.4%,更能体现增长潜力的新增贷款增速已达10.13%,为六大行之首;对公、个贷增量均领先同业。

  自2020年银行业净息差持续下探后,行业“以量补价”策略盛行,挖掘出需求增长点的能力,也成为银行业在信贷竞争中的“胜负手”。

  在业绩会上,农行管理层对于资产增长“秘籍”做了更多阐释。

  副行长刘洪用“量增面扩”评价农行信贷服务实体经济的成效:

  一是“三农”县域贷款增量突破万亿,余额达9.85万亿元,占全行贷款增量47%,增速达12.3%;二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信贷、制造业中长期等“五篇大”等重点领域信贷,增速均在20%以上;三是普惠金融、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增量均居可比同业首位;四是零售信贷优势巩固,消费贷、经营贷增幅分别为28.3%、35%。

  可以看到,在政策强调的扩内需、促消费等领域,农行均实现了高于全行平均水平的信贷增量,这也说明农行经营目标与国家战略目标始终高度统一。

  而负债端强势的定价能力与客群基础,也为农行服务国家战略、保持资产端扩张提供了助力。

  2024年,农行计息负债成本率为1.85%,为四大行中最低,仍具备较好的低息揽储能力;境内存款日均增量2.29万亿元,反映存款稳健性与线%,位列可比同业之首。

  副行长林立判断,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总量增长与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后,“预计今年存款将继续保持均衡增长的态势。”

  负债成本维持较优水平同时,农行亦强化量价平衡,优化边际资产定价,保持净息差降幅处于合理水平。

  2024年末,农行净息差较上半年降3个基点,从趋势看降幅已有明显收窄。

  面向未来,董事会秘书刘清表示,将通过数字化经营,提升客户分层分群经营的能力,沉淀更多低成本资金;组合上加强资产负债双向组合的动态管理,运用数量和价格工具,

  3个基点:不良率降幅为四大行之最

  长期以来,农行已将不良率压降至四大行中的较低水平。2024年,农行不良率再降3个基点至1.30%,成为同业中不良率压降幅度最显著的银行。

  在行业扩张期,“量、价、险”的有效平衡就已是老生常谈;而下行期的风险暴露增多,资产规模与质量间的平衡更被看重。

  对于新增贷款增速维持四大行首位的农行而言,不良率压降水平的领先,更体现出其2024年业绩增长的“含金量”颇高。

  王志恒表示,农行始终把防风险作为首要任务,过去一年突出抓好重点领域信用风险防范化解。

  对公贷款方面,不良率已连续四年保持下降趋势,2024年降至1.58%。

  王志恒分享,房地产贷款方面,农行通过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与房地产风险化解相结合,2024年房地产贷款不良率下降0.02个百分点;地方债方面,落实一揽子化债政策缓释存量债务风险,融资平台客户数量和债务规模“双下降”。

  并表示公司在风险防控领域已聚焦“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市场风险防控”“科技风险防控”三大关键词,高质量

  例如,针对重点领域坚持前瞻性部署,加强对新兴产业和普惠零售业务风险的苗头化解处置,“一户一策”推进房地产风险精准处置,“一省一策”助力地方政府化解债务风险。

  不良率之外,农行不良贷款前瞻性指标可比同业领先:当年关注类贷款率1.40%,均较年初下降2BP;逾期与不良剪刀差连续18个季度保持为负,超前缓释风险压力;拨备覆盖率299.61%,保持了较强的风险抵补能力。

  此外,信用减值损失同比降低3.6%至1308亿元,同时资产减值准备依然保持在超万亿元的高位,是资产质量稳固的“安全垫”。

  多个“同业第一”:民营、普惠等重点领域贷款高质量增长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5年九大重点任务之首,还将提振内需的范围拓展至“全方位”;同时部署加快推动民营经济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营造稳定预期。

  可以看到,农行2024年在紧跟国家政策方面已创下多个“同业之先”,尤其在推进“扩内需、促消费”、民营普惠等方面。

  2024年,农行民营企业和普惠贷款余额、增量,有贷客户数、客户增量等指标同业领先:民营企业贷款余额6.53万亿元,新增1.08万亿元,余额、增量均居可比同业首位;普惠贷款余额达到4.66万亿元,余额、增量均居同业第一。

  坚实的客户基础、雄厚的零售客群是农行紧跟政策、服务民生的先决条件。

  2024年,农行个人客户总量超8.8亿户,保持同业首位。个人存款余额18.7万亿元,年增量近1.6万亿元,余额、增量、日均余额、日均增量、付息率连续三年保持“五项第一”。

  农行“服务乡村振兴的领军银行和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银行”的定位,与持续深化的“三农”普惠发展战略,也为其破解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客户群体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积累了破局能力。

  基于此,农行持续发挥“横跨城乡、点多面广”的特色优势,加大个人贷款投放力度。

  2024年,农行个人贷款余额8.8万亿元,增量、增幅连续五年保持可比同业领先;2025年,农行已成为首家个人贷款业务站上9万亿元台阶、普惠贷款突破5万亿大关、民营贷款突破7万亿元的金融机构。

  重点领域信贷增长的推动,构成了农行利息净收入在利率下调的大背景下仍能“逆势”增长的本源动力。国家战略目标与自身经营目标高度统一,帮助农行锻造出了穿越周期的经营韧性,实现多项价值的最终闭环。

  不久前,农行已召开2025年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暨普惠金融工作会议,并强调做好普惠金融服务是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体现,未来将进一步提高站位、强化担当。

  副行长刘洪则在业绩会上分享,“民营企业和普惠贷款供给总量最大、覆盖面最广、可持续发展能力领先的‘主力军’地位,正进一步巩固。”

  刘洪称,未来农行还将多措并举:

  一是加大信贷投放,预计2025年末民营企业贷款余额超7.5万亿元,普惠贷款增速继续高于全行平均水平。

  二是提升服务能力,既要配置专项信贷资源,为民营、小微企业提供快速便捷、利率适宜的信贷,也要从产品、体制、人才多方面出发,提升服务能力。

  三是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防控,一体推进防风险、促发展,探索民营和普惠贷款风险管理新模式、新打法。

  *以上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不代表刊登平台之观点。用户应考虑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独立判断和决策。

温馨提示:所有理财类资讯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