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动态 > 正文

“新美联储通讯社”:特朗普对美联储料持续施压,令鲍威尔陷入双输局面

发布时间:2025-06-24 已有: 位 网友关注

  称时任美联储主席伯恩斯一边主张控制物价工资,一边谋求加薪。最终,伯恩斯屈服于白宫压力。而70年代高通胀的后果,则是在80年代初惩罚性衰退后才得以遏制。从那以后,美国乃至其他发达国家的央行们努力争取更多政府支持其独立性,主张这能带来更优的经济结果。

  鲍威尔是在2018年被特朗普任命为美联储主席,而特朗普此前多次批评他行动太慢、未能及时通过降息来支持经济。

  而特朗普过去一周的批评又有不同。美国国会共和党人与白宫发现削减开支、降低赤字的难度比预期大得多,这使得特朗普转而要求降低利率,以缓解今年可能超过国防预算的联邦债务利息支出。

  对美联储屈服于所谓“财政主导”的担忧,正是上世纪50年代美联储力争从行政部门中争取更大自主权、也就是所谓独立性的核心背景。

  Timiraos援引撰写美联储独立性历史书籍的投资经理Mark Spindel的讲话:

  总统向美联储主席施压是常有的事,但特朗普的方式与众不同。他的攻击更恶毒、更持续,也更公开。特朗普的炮轰是有效的。他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有用。进退两难

  Timiraos表示,若在没有明显经济疲弱迹象下激进降息,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因为长期利率可能上升。美联储掌控短期利率,但长期利率由市场对美国国债的需求决定。

  特朗普上周五也承认,“我对鲍威尔的强烈批评,确实让他更难以做出他该做的事。”

  美联储官员们对这些攻击感到不安。如果外界不再相信美联储是出于国家利益行事,这个机构就更难在必要时做出放缓经济以控制通胀的艰难决策。

  特朗普对鲍威尔日益尖锐的攻击,反映出美国总统除了提出更有说服力的经济风险论证之外,已没有好办法迫使货币政策向他倾斜。

  Timiraos指出,想要罢免鲍威尔,如今看起来比几周前更不现实。最高法院上月在批准特朗普紧急要求罢免联邦委员一案中,刻意表示美联储不属于随意罢免的范围。

  特朗普的第二个选项是提前宣布鲍威尔的继任人选——特朗普本月初曾暗示可能这么做。所谓“影子主席”的做法,旨在削弱鲍威尔的影响力,让市场对他有关政策前景的表态不再重视。

  但这会让“候任者”陷入尴尬境地——要么公开批评未来的同事,要么若为捍卫现任政策惹恼特朗普,甚至上任前就失去职位。

  特朗普缺乏解除鲍威尔职务的好办法,是他更可能选择持续施压的原因所在。美联储担心通胀在五年内再度失控,但特朗普则以这种制度风险为代价,向官员发出信号:如果经济衰退,责任就在你们身上。

温馨提示:所有理财类资讯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