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7-03 已有: 位 网友关注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
在张晟看来,
前述
“目前,我国的服务消费在消费总量中的占比仍低,供给质效有待提升,文化、教育、医疗等改善型服务供给存在缺口,高质量服务消费供给不足。”他说,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人口老龄化等趋势演进,文化、教育、医疗等服务消费领域存在着较大的需求增长潜力,这也是
他指出,从历史经验来看,绿色债券和科创债在提升绿色金融和科创金融供给能力、满足相关领域融资需求、服务“双碳”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政策的持续发力和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未来消费类债券市场有望迸发增长活力,对扩大和提振消费的支持力度将显著提升,特别是在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领域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他特别提到,支持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发行金融债,最终将直接降低新能源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品的购买门槛,激发居民对大宗耐用消费品的更新需求,扩大消费市场规模。
他解释说,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传统资金
“从杠杆效应看,消费金融公司与汽车金融公司通过金融债获取低成本资金后,可将资金成本下降的红利向消费者传导,例如降低终端贷款利率、推出更灵活的分期方案等。”张晟说。
哪些消费类企业“符合条件”?
张晟认为,贴合国家战略方向的消费类企业更加容易“符合条件”。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从放宽准入、减少限制、优化监管等方面入手,扩大健康、养老、助残、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加快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发展。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完善免税店政策,推动扩大入境消费。
而从评级机构的角度来说,张晟认为,符合条件的发债企业还应拥有稳健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保障债券的到期偿付。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类企业业绩易受经济波动影响,评级机构如何平衡“支持融资”与“风险揭示”的职责?对此,张晟说,信用评级不仅是消费类企业融资的“敲门砖”,更是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前哨”。评级机构在强化消费供给和需求两端的金融服务的同时,也要持续提升评级技术与研究能力,使评级结果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真实信用状况。
据张晟介绍,目前,东方金诚针对产业类企业共构建了26个行业的“BCA+外部支持”评级方法及模型,消费类企业根据不同行业分别适用不同的评级方法及模型。未来随着外部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样本企业的动态变化,东方金诚将对评级方法模型进行验证和修订,通过持续完善消费类相关评级方法及模型,更好平衡“支持融资”与“风险揭示”的功能。
2025年是东方金诚成立20周年。张晟指出,作为国有评级机构,东方金诚始终肩负着支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双重职责使命。本次
除了传统的信用债外,消费类企业还可发行哪些债券?张晟结合东方金诚的评级实践经验指出,从企业的需求来看,文化、旅游企业在前期大规模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形成景区、酒店等大量存量资产,客观上存在通过REITs实现资产盘活的迫切需求。而教育企业尤其是民办教育机构,同样存在通过资本市场发行信用债、收益债等产品拓宽融资渠道的现实需求。
他指出,文旅、教育企业普遍具备较强的现金流获现能力,底层资产可持续产生经营性现金流,与REITs、收益债等专项债券的“现金流驱动型”产品设计逻辑较为适配。
如何提升投资者认可度?
当前,债券市场的投资者对消费类企业发行的债券认可度如何?
张晟指出,消费相关行业较多,包括食品饮料、药品、化妆品、家用电器、汽车、服装家纺以及餐饮、旅游酒店等,因此所涉及的发债主体也很多。总体来看,随着近年来信用债市场的风险主体逐步出清,投资者对留在市场上的发行人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
为进一步提升投资者对中小、民营消费企业债券的认可度,他建议,政策可以从完善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政策性担保或增信以及推动产品创新等三个方面进行支持。
首先,进一步完善发行人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制度,提高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和及时性,强化投资者保护条款设计,完善债券持有人会议制度,提高违约债券处置效率;
其次,构建政策性担保与增信支持体系,近年来,监管部门推出了多项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包括中央和地方担保机构提供担保增信、创设CRMW等方式,在支持民企科创债发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经验可以在消费企业债券发行中继续推广;
最后,通过股债联动、信用衍生工具创新等提高民企债信用风险市场化分担效率,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提升相关产品的市场认可度。
为进一步提高消费企业债券市场的活跃度,张晟建议,一方面,要推动消费企业债券产品创新和市场机制优化,包括鼓励发行消费升级专项债券、支持消费行业企业发行证券化产品、可转债等,灵活匹配不同周期的资金需求;鼓励编制消费行业债券指数和发行消费行业债券ETF,吸引更多配置资金通过ETF进入市场;同时,通过引入做市商制度、减免交易手续费等方式提高消费类债券的二级市场流动性。
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投资者结构,鼓励养老金、保险资金、外资等中长期资金以及对冲基金、私募产品等高风险偏好资金进入消费债券市场,从增加长期资金供给、提高消费债券发行久期、推动产品创新等方面推动消费企业债券市场规模和活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