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 > 正文

胡玉玮等:普惠金融服务持续扩量、增面

发布时间:2024-09-26 已有: 位 网友关注

  9月25日,财政部公布了2024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名单,多个地区入选。目前普惠金融服务持续扩量、增面,利率稳中有降,体现了国家对“普”和“惠”的重视。

  普惠金融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从市场表现来看,当前“普”与“惠”的发展成效显著。

  “普”:金融服务持续增量、扩面

  2023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深化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以及涉农经营主体等重点群体的金融服务,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实现了普惠金融服务的增量、扩面。截至2023年年末,人民币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29.4万亿元,增加5.6万亿元。

  普惠金融服务增量扩面受到两个因素影响。一方面,中国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完备。世界银行全球普惠金融数据库显示,近十几年来我国金融机构账户拥有率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中高收入经济体水平。根据央行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我国银行账户数量持续增长,银行卡发行量稳步提升,金融服务覆盖广泛。

  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进步也提升了居民的安全感。中国居民在医疗、养老、教育、日常消费等方面的财务担忧均低于全球,借贷参与率及快速筹集资金的效率也获得了较大提升。

  “惠”:相关金融政策逐步优化,利率稳中有降

  政府和银行机构为推进普惠金融,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普惠金融产品;完善普惠金融组织体系;支持小微经营主体可持续发展;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以及推动普惠金融全球治理。

  在一系列普惠金融政策逐步优化的过程中,我国普惠金融相关主体的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普惠金融融资效率指数已经实现连续五个季度增长,融资价格指数维持在较低水平。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深化改革有效推动了贷款利率稳中有降。央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多种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贷款投放,进一步降低了融资成本。多家上市银行年报也显示,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上年下降。

  在技术变革的背景下,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一方面,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金融机构可以实现精准定位,提高服务效率,减少运营成本,拓宽服务范围,让更多小微企业和低收入群体受益。

  另一方面,通过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等技术,客户在办理金融业务时,可以实现快速完成身份认证、自动审批,缩短了业务办理时间,优化了体验。同时,在大数据技术的帮助下,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得以控制,有利于保障金融安全。

  未来,数字技术的融合应用或将成为推动普惠金融进一步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普惠金融有望在促进经济增长、改善民生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温馨提示:所有理财类资讯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