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02 已有: 位 网友关注
10月10日,首期互换便利业务正式落地,央行表示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以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为抵押,从人民银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等级流动性资产,操作规模为5000亿元,视情可进一步扩大操作规模。
10月18日,央行公告表示,获准参与互换便利操作的证券、基金公司有20家,首批申请额度已超2000亿元。据券商中国,监管披露合计有20家机构参与开展第一次互换便利操作,以券商为主,合计有17家券商和3家头部公募基金。
其中,17家券商名单为: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国泰君安、华泰证券、申万宏源、广发证券、财通证券、光大证券、中泰证券、浙商证券、国信证券、东方证券、银河证券、招商证券、东方财富证券、中信建投、兴业证券。3家公募基金为:易方达基金、华夏基金和嘉实基金。互换便利规模有多大?华创证券:或与央行持仓挂钩
央视新闻此前援引业内人士观点称,随着这项货币政策工具落地,将为资本市场提供数千亿级的增量资金。但需注意的是,互换便利是“以券换券”,不扩大基础货币投放规模,也不是搞量化宽松。
民生证券表示,互换便利是在汇金买入大量ETF的背景下成立的,考虑到外汇、债券市场的管理工具已经逐步完善,唯独缺乏股票市场相关管理工具,可以推断,股票市场快速上涨并不是该工具的政策目标,避免市场流动性不足、维护股市平稳、健康发展才是其角色所在。
华创证券认为,互换便利工具的创设本质上是为了提高股票流动性、为权益市场提供增量资金,预计操作规模扩容上限或挂钩央行持仓,而当前央行持仓国债规模或大于2.2万亿,从期限角度看,当前3年以下短券规模占比较高,规模或在1.6万亿左右,或为主要用于借出的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