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25 已有: 位 网友关注
等云厂商构成直接竞争,这使其成为部分企业的选择,公司也因此受益。
持续亏损之后,2024年第四季度,寒武纪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2025年一季度,公司收入更是出现了爆发式增长。这一增长与市场环境变化密切相关。
公开资料显示,美国不断收紧对华先进AI芯片的出口管制,中国科技企业转向国内供应商。中国监管机构建议国内公司避免采购美国芯片,也促进了国内AI芯片的发展。
当然,最重要的是,随着生成式AI的爆发,AI企业对算力的需求大幅增加。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算力市场规模达到190亿美元,同比增长86.9%。中国智能算力规模预计2024年同比增长74.1%,远高于通用算力20.6%的增幅。
而据IDC预测,到2027年,中国在AI领域的投资规模有望达到381亿美元,占全球总投资的约9%。全球AI算力市场预计2025-2031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35.0%,中国智能算力规模2023-2028年期间的五年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46.2%。
在算力需求下,寒武纪的思元590在大模型训练场景得到了规模化应用。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1.11亿元,同比增长4230.22%,归母净利润达到3.55亿元,实现了从持续失血到自我造血的根本性转变,彻底改变了资本市场对公司发展的预期。
这一转变背后,是寒武纪持续的研发投入,与技术积累。尽管此前寒武纪出现了持续亏损,但公司仍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其中,2022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高达208.92%。正是这些投入,使思元590在性能上达到对标A100的水平,并在特定场景下展现出较强的竞争力。
从估值泡沫到“寒王”诞生
当然,国产替代并不能一蹴而就,国产AI芯片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完整的生态系统至关重要。2024年,DeepSeek宣布其最新版本适配华为昇腾、寒武纪、天数智芯等国产芯片。这一进展为国产芯片提供了具体应用场景。
在技术层面,中国AI企业正通过软件优化弥补硬件差距。其中,寒武纪的Neuware软件平台通过算子融合、内存优化等技术,提升了思元芯片的性能表现。MLU-OPS库、CNNL神经网络加速库和CNCL通信库等组件构成了寒武纪软件生态的基础。
然而,市场对寒武纪的高估值也出现了一些担忧。尽管2025年一季度公司业绩表现良好,但市场更关注其盈利能力的持续性。在目前寒武纪收入规模还比较小,客户较为集中的情况下,如果核心客户采购放缓或项目交付出现问题,均可能导致市场预期是转变。
此前新能源行业的锂矿、锂电池企业均出现过预期被过度炒作的情况,虽然近期这些公司的股价已出现了大幅反弹,但赣锋锂业、宁德时代等企业的股价较历史峰值相比仍分别有70%与15%左右的下跌。
此外,虽然寒武纪的经营状况已大幅改善,但目前公司面临的挑战依然明显,与英伟达的技术差距、华为的全栈竞争、企业软件生态建设的长期性,均是公司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市场普遍认为,国产AI芯片的崛起是长期趋势,但过程不会一帆风顺。投资者应关注公司技术迭代能力、客户拓展情况和生态建设进展,而非仅关注短期股价波动。
寒武纪的发展是中国AI芯片产业的一个缩影。在国家推动科技自立的背景下,国产芯片企业确实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机遇。但投资者也需理性看待短期估值水平,关注企业长期技术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宜跟风追逐热点。AI芯片产业的发展需要时间积累和持续创新,真正的技术进步需要扎实的研发投入和市场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