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聚焦 > 正文

对话L.E.K.咨询中国区负责人王景烨:中国药企对外授权呈现新趋势

发布时间:2025-07-25 已有: 位 网友关注

  “近几年,中国创新药品授权国际市场的交易数量在快速增长,从发展趋势看,交易标的越来越向早期资产授权发展。”在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2025年北京会议期间,L.E.K.咨询亚太医疗健康业务合伙人、中国区负责人王景烨在接受专访时表示。

  中国医药企业进入研发回报期

  公开资料显示,L.E.K.咨询是一家全球性战略咨询公司,1983年在英国创立,于1998年进入中国开展业务,专为企业、投资者及政府提供战略规划。

  王景烨表示,过去L.E.K.咨询主要帮助国际药企把产品引进中国,现在这种需求仍然存在。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医药企业研发创新药,L.E.K.咨询更多关注本土创新产品在中国以及国际市场的推广,并积极帮助医药企业推进创新药对外授权。

  “过去十年,中国医药企业在研发上的投入到了回报期。中国医药企业在技术上、商业价值上已经被国际市场认可,我相信未来中国医药企业的BD交易会越来越多。”王景烨说。

  从未来医药授权交易发展趋势看,王景烨认为,交易标的会越来越向早期资产授权发展。“过去几年,大多数交易是已经上市的产品,或者进入三期临床的产品。现在向外授权的产品越来越多是在一期、二期临床,甚至是临床前的产品。”王景烨认为,这说明中国医药企业的技术水平在提高,国际投资者愿意相信中国药企的研发创新能力,希望能以更合理的对价尽早收获优质资产。

  从交易形式上,王景烨提到,除传统的“首付+里程碑付款+销售提成”模式外,越来越多交易融入共同开发、股权合作等元素。“通过股权绑定、联合开发等方式,双方可实现资源互补,这既体现了国际伙伴对中国创新的长期信心,也为中国药企提供了更灵活的国际化路径。”

  对于跨国药企选择中国药品的标准,王景烨指出,其核心考量仍围绕三大维度:技术的可靠性、临床数据的扎实性,以及在国际市场的商业潜力。此外,合作双方的文化契合度与沟通效率也是重要因素。

  王景烨提到,肿瘤仍是中国创新药出海授权的主要焦点,自体免疫、心血管代谢等多元化疾病领域也较受关注。

  精准医疗将成中国生物医药发展方向

  当前,GLP-1类药物仍是市场焦点,不仅多家医药企业布局研发,还产生了多笔授权交易。

  王景烨认为,尽管市场竞争激烈,但行业需避免“同质化内卷”。“GLP-1的潜力不仅限于糖尿病和减重,它在心血管、肾病、脂肪肝等多适应症的拓展空间巨大;同时,单靶点与多靶点、短效与长效、注射与口服等差异化形态,也将为不同企业创造细分机会。”他强调,企业可通过精准定位患者人群、创新渠道布局,以及结合AI工具提供疾病管理增值服务,构建独特竞争力。

  谈到创新药市场未来的行业格局,王景烨称,精准医疗将成为中国生物医药的重要发展方向,其在血液肿瘤、罕见病等领域已经起到非常明显的临床效果。不过,该领域仍面临技术待突破、成本较高等挑战。未来仍需要在政策上有进一步创新,如推动进入商保目录、创新支付模式等。

温馨提示:所有理财类资讯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