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8-22 已有: 位 网友关注
多家机构本月发布报告指出,私募信贷市场的潜在压力正在显现。摩根大通基于KBRA DLD数据的报告显示,如果将预期产生损失的非应计贷款计入,该市场违约率已攀升至5.4%,与广义银团贷款市场违约率大致相当。
分析师警告称,多年来私募信贷基金募资过快导致承销标准放松,一旦经济下行将面临超额损失。与此同时,通过实物支付等安排和宽松契约条款,真实违约情况可能被掩盖
尽管8%以上的回报率仍在吸引投资,但私募信贷基金募资已显著放缓。截至7月22日,今年募资规模仅为700亿美元,占另类资产流入的十分之一,为2015年以来最小占比。
私募信贷市场对违约的定义并不统一,目前公开的违约率在2%至3%区间。但摩根大通报告指出,如果加入非应计贷款——即放贷机构预期将产生损失的贷款,违约率将跃升至5.4%。
标普全球分析师Zain Bukhari在本月报告中表示:
私募信贷的主要卖点是低违约率,但这一声誉建立在狭义的违约定义之上。如果将到期延展和利息支付从现金转为实物支付等选择性违约纳入计算,借款人无法履行债务义务的比例要高得多。
估值公司Lincoln International的报告显示,通过观察不良实物支付投资占总投资比例计算的影子违约率,二季度已达到6%,远高于2021年的2%。
该公司指出,违约可能被大量修正活动掩盖,因为放贷机构可以调整信贷协议来延缓违约。
摩根大通分析师Stephen Dulake等人在本月报告中警告:
流入该资产类别的资金意味着过多资本被过快配置,承销环节必然出现偷工减料,经济下行时损失将超出预期。
私人公司及其放贷机构通过实物支付安排规避现金违约,允许借款人推迟现金利息支付直至债务到期,最终面临一笔巨额账单。另一种方法是将契约条款设置在宽松水平,使得难以对早期疲软信号采取行动。
信用评级较弱类别的借款人集中度更高,近期违约率上升表明持续面临阻力。
各机构研究虽然在具体数据上存在差异,但在违约趋势方向上达成一致:向上。
另外,私募信贷基金的吸金能力正在减弱。虽然超过8%的回报率仍在吸引投资,但私募信贷基金已不再是昔日的资金磁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