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19 已有: 位 网友关注
期有半年,按照当前蓝纳成的进度,很可能只有一次递表机会。天时、地利、人和,成功的要素一个都不能少。
可参考的案例是,今年5月蓝纳成的可比企业先通医药申请港交所IPO,该企业共完成9轮融资,最后一轮投后估值达51.88亿元。
业务方面,先通医药已销售两款产品,另有两款已提交上市申请。研发路径方面,蓝纳成选择布局核素治疗并推动海外临床;先通医药集中成熟靶点,跑通了“研发—商业化”闭环,拿到高估值并率先要在资本市场兑现。
但IPO不是一场谁跑得快的游戏,谁能卡在一个合适的时机撞线才是最终赢家。为了这一刻,公司的布局起点始于十年前。
拆分蓝纳成上市,对东诚药业而言,有两层意义。其一,这是一场深耕赛道十年的节点;其二,赛道的价值和公司的努力需要在资本市场实现认可。
2015年,公司以7.5亿元收购云克药业的控股权,从此快速切入核药的赛道。此后几年,公司又陆续收购GMS、益泰医药、安迪科、高尚集团旗下四家企业、米度生物等。这些企业均主营与核医学有关的领域,覆盖药物、诊断、CRO等。
从收购的路径看,公司的内在逻辑非常清晰:作为一家起家原料药的企业,通过并购构建起“诊疗一体化”的赛道全产业链是一条捷径,传统意义上,全产业链也意味着高竞争壁垒,在时间的沉淀上可筑起护城河。
其实,公司的捷径策略早有预兆。毕竟原料药业务的天花板摆在那儿,登陆资本市场的次年公司就收购主营制剂的大洋制药,从原料药向制剂一体化迈出关键一步。但布局核医学赛道十年,市场对公司转型成功与否的讨论从未停止。
认为成功的,看见的是产出和收益。截至目前,公司共计7款核药上市,诊断用与治疗用分别为4款和3款。今年上半年,核药业务的销售5.03亿元,同比增长0.78%,占营收的36.3%。同期,原料药和制剂等业务的销售额均同比下降。
换句话说,核药业务已成公司的支柱之一,甚至是保持增速的鲜有板块。截至目前,公司投入运营30个核药相关生产中心,另有多个在建设中。今年上半年,公司研发费用0.95亿元,同比增长4.4%,主要用于核药研发。
认为有遗憾的,计算的是预期落差。2023年,云克药业核心产品的市场推广受阻,公司对其商誉减值准备8010万元。截至今年上半年,公司商誉近25亿元,商誉减值准备5.5亿元。
同时,报告期内核药上市产品云克注射液、碘密封籽源的销售额同比下滑,被寄予厚望的18F-FDG实现销售额2.12亿元,同比增长8.72%。这些业绩是否符合预期,细细展开又是各家之言。
说到底,核药的销售额始终无法与制剂类的创新药相比,后者市面上动辄十亿元级别的大单品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核药的放射性属性无法让其在常规药店或经销商中间轻易流通,部分患者也对“放射性”存有疑虑,导致用药积极性打折。
因此,蓝纳成的拆分上市,核心或是公司一场证明之战,要证明核药赛道的价值,也要证明十年赛道布局的心力。当然,受对赌条款影响,这场战役不容有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