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热点 > 正文

依绍华:面对新消费需求,市场流通必须迎头赶上

发布时间:2024-11-04 已有: 位 网友关注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工程系列论坛暨马克思主义财经科学发展论坛召开,主题为“全面深化财经体制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市场流通与消费研究室主任、研究员依绍华指出,消费升级与市场流通的优化,正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如今,在国民经济当中,流通体系正在由传统的末端位置转向基础性、先导性地位;健全现代流通体系,必然会强化国内大循环的支撑作用。依绍华谈到,随着消费者需求呈现多样化品质化特征,市场流通体系必须迅速适应这一变化,以满足不断提升的消费需求质量。

  消费者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日益增强,正在促使流通体系升级。例如冷链物流之所以愈发获得重视,正是因为消费端对于商品质量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尤其是质量安全。

  如今,购买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基本需求,更多的是为了寻求个性化和独特的体验,例如更重视情绪价值。依绍华强调,这一转变要求企业不仅要关注产品的基本功能,还要在品牌形象、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上下功夫。这一现象也促使了商家在市场流通环节注入创新元素,以提升竞争力和满足消费者的期望。

  依绍华还谈道,与此同时,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市场流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从国际经验来看,流通企业的国际化发展进程会大幅度落后工业企业,例如美国通过工业发展促使经济水平发展较高后,才有沃尔玛这类消费领域的企业兴起和壮大;而观察我国消费领域发展,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平台企业崛起,缩短了前述这个时间。原因正是电商平台使消费者更便捷地获取商品和服务,从而降低了搜寻成本,提升了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数字化流通不仅为大型企业提供了竞争优势,也为中小企业打开了新的市场机遇。这种转型不仅提升了整体消费体验,更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扩大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依绍华具体解释,在时间方面,线上线下融合能够有效缩短商品库存周期,提高整个资源要素的流通效率;在空间方面,电商平台变革了生产和消费之间的整合方式,消费端的范围和领域突破了传统商业的空间限制。

  同时,依绍华也指出,消费升级与市场流通的优化不仅依赖于市场自身的调整,还需要多方面因素。

  一方面,应致力于解决物流设施与物流管理间的不匹配。当下各地区的物流设施建设已经相对完善,但是在物流操作层面,因为需要人来操作和把控,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例如,冷链运输过程中,难以确保司机全程开着制冷系统,或超市理货人员无法保证需冷藏物品一直置放于冷藏系统中。

  另一方面,应致力于解决基础设施不均衡问题。流通体系建设的核心在于织密网络、提升供给质量、缩小地区差异。

  在供需两端方面,依绍华提到,企业在响应市场变化时,应更加关注消费者的反馈,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深入分析消费者的需求变化。这种基于数据的决策能力,将帮助企业快速调整产品和服务,以保持竞争力。

  此外,区域经济的差异性也不容忽视。依绍华分析称,中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各异,导致了市场流通的复杂性。因此,政策制定者必须考虑到这些差异,以实施更为精准的市场策略。这种差异化的政策能够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所以,针对区域结构、收支结构及产业链的问题,关键在于解决国内大循环中的供需错配。依绍华认为,应通过优化区域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改善收支结构、强化产业链协同及推进市场一体化建设,以实现更加顺畅高效的国内大循环。

  依绍华最后总结,消费升级与市场流通优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为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面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和政策制定者应共同努力,抓住消费升级带来的机遇,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只有全面提升流通效率和服务质量,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

温馨提示:所有理财类资讯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