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6-06 已有: 位 网友关注
问我:GPT出来后领先这么多,你们公司是不是就完蛋了?Sora出现后,你们是不是已经落后很多了?当然,现在我们知道Sora当时只是一个幌子,但它确实忽悠了不少人。
包括我们的投资人也很焦虑,我们的同行和朋友也很担心。但也有好的一面,因为Sora的出现,让这个方向逐渐形成了共识。我们非常想要招揽的人才,突然给我们发来消息,表示要加入我们。这些人后来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Sora出现后,我们是跟还是不跟?
这引出了我们的第二个重要决策:Sora出现后,我们是跟还是不跟?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这个方向从一个非共识的状态变成了一个非常热门的方向,留给小公司萎缩发展的机会结束了。很多大公司、大厂,比如Google、字节跳动、快手,以及融资金额是我们几十倍的大模型公司,纷纷加入竞争行列。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了。
形成共识之后,融资环境在2024年比2023年更差。很多人担心我们是不是已经落后Sora很多了,还有没有机会?我们的资金实力没有那么雄厚,怎么和人家竞争?虽然我们过去一年的发展还算不错,也拿到了第二轮融资,但宣传大模型需要的资源是过去10倍的。我们面临一个抉择:是继续训练大模型,还是放弃转身做应用?这是一个生[*]存[*]的时刻。我们的现金流只能支撑一次机会,如果训练不成功,就彻底完蛋了,没有第二次机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选择?
但要知道,创业就是勇往直前,既然已经迈出了第一步,第二步又有什么好怕的呢?所以我们决定全力投入,但这并不是盲目的。
首先,我们是有前瞻性的。早在2023年,Sora还没有发布的时候,我们在和投资人规划路线图时就已经设计了DIT架构,并且明确计划在第二年的春节前后,当我们拿到第二笔融资后,利用这些资金来支持我们训练更大规模的模型。如果不是Sora先发布,说不定我们才是第一个做出来的。所以,我们认同并且坚信这个路线。
第二点,我们对自己团队的能力有信心。大家都知道,ChatGPT出现后,很多人认为在大语言模型领域,中国落后美国很多。但因为ChatGPT太火了,这种认知被扩大到了整个AI领域,好像中国全面落后于美国。但实际上,过去几年我们在抖音和TikTok上做的工作,以及我们团队在AI能力方面是领先全球的。这是我们的真实认知。因此,我们相信我们有能力做好这件事,并且能够以十倍的效率、十倍低成本地完成。
当时,很多媒体朋友问我们:“你们什么时候能赶超GPT?”我很谨慎地和技术团队仔细评估后,觉得3到6个月是合理的。我们不想被打脸,所以非常谨慎地给出了这个时间范围。实际上,后来的发展证明,虽然有些吹牛的嫌疑,但我们基本实现了这个目标。
从1月份正式上线月份月活用户数就超过了百万。我们在三四月份开始筹备训练大模型,采购了很多机器设备,并搭建了DIT架构。仅仅三个月后,也就是7月份,我们正式上线了PixVerse的产品。在爱诗科技和PixVerse没有发布这个概念之前,我们直接上线了产品,所以我们在创业公司中大概是最早上线的。又过了三个月,也就是10月份,我们正式上线版本。如果大家还记得我们在第一页PPT上提到的内容,就会发现我们的用户量和营收都是从10月份开始快速增长的。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大家也可以看一下V3版本发布时的。
这是我们的产品页面,我们有一个功能选项叫做“Effect”,里面有多种特效模板。大家是不是觉得第一个很熟悉?没错,就是“毒液”特效,它非常火爆。
虽然我们是一个海外产品,国内用户可能无法直接使用,但它在抖音上意外地火了起来。如果你仔细观察,几乎每个相关上都有一个“PixVerse的logo,这种病毒式的传播效果非常好。当然,我们也有一些明星因为流量太大而自发模仿。它火到什么程度呢?在咸鱼上,你“AI”,推荐的都是PixVerse的毒液特效生成内容,最贵的甚至卖到18块钱一个。因为PixVerse是一个海外产品,所以在国内火了之后,海外的热度也更高。我们在各种社交媒体上都爆火,而且不止是毒液特效,很多其他内容也都火了。全球热度持续发酵。这里有一些数据,这是中国AI产品出海增速的排名,我们排在了第二名。11月份的访问量直接增长了近80%,在所有中国AI产品中排名第二,而且我们的流量已经远超第一名。
我特别喜欢张一鸣说过的一句话:“务实浪漫”。很多人会觉得务实和浪漫怎么能放在一起呢?但我们认为,我们第二个决策——全力投入生成这件事,就是一个务实又浪漫的选择。当时真的是背水一战,资金只够训练一次,如果犯了大错误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所以,我想再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一些观点。
做容易的事不是务实,短期投资也不是务实,做正确的事才是务实。我们坚信我们选择的方向是正确的。认识世界的多样性是务实,而多样性本身就是一种务实的表现。很多人选择做大语言模型,而我们选择做,这就是独立思考,穿越喧嚣。有生命力、面向未来、拥抱不确定性,这些都是浪漫的体现。我们所做的事,正是如此。V3的成功背后有很多力量,包括我们过去全力投入生成的思考,背水一战的决心,以及我们称之为“行胜于言”的技术成果。不过,大家可能这些都还是关于技术的。那么,产品呢?
这就引出了我们的第三个战略决策:要做什么样的产品?V3的成功是技术和产品的双重成功。
做ToB还是ToC?早在创业初期,我们并不确定,但当我们全力投入之后,目标就变得清晰了:我们要服务哪些用户?如何设计我们的产品?从全力投入生成的那一刻起,我们的愿景就是帮助每一个人成为生活的导演。
但具体是先做ToB还是ToC?我们决定先做ToC,再做ToB。我们认为我们是一个全球化团队,伴随着抖音和TikTok的发展,我们积累了全球化的经验和资源。在有限的资源下,我们优先选择海外市场,然后再拓展国内市场。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一个能玩抖音、TikTok的人成为生活的导演,让几十亿普通人能够使用我们的产品。有了这个目标,后续的方向就很清晰了:我们要做好两件事情,一是如何降低普通人的创作门槛,二是如何提升普通人的创作体验。
我们再回头看看那个爆点,毒液变身为什么能成功?用户只需要上传一张照片,然后选择一个模板,比如肌肉模板,哇!不需要输入Prompt,就能生成这样一个。他们也可以选择毒液变身,大家很熟悉吧?还可以一起摇摆,是不是很好用?所以V3为什么成功?首先,我们做到了降低创作门槛,不再需要输入Prompt,只需上传一张照片就OK,每个人都能做到。
第二,我们提升了创
所以,去年2024年4月和10月,我们的V3和产品上线,这是第一次真正让普通用户、普通消费者用AI能力创造出过去无法创造出来的。在我心中,这一刻才是生成的“GPT时刻”——好的模型带来了好的产品。当然,这个火了,谁都能看到,同行们也都看到了,所以他们快速上线了类似的毒液变身能力。但好的模型带来好的体验,为什么说V3是全球最能打的模型?我们不是只看榜单的数据,而是通过对比来看。左边是一个同行的产品,左右变身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强的同行,他们当时也上线了类似的能力。
上传这样一张照片,看看它是怎么变身的?这个转场不太自然,生成的毒气和人物不太相关。大家会去传播这样的给自己的朋友圈吗?右边是我们的产品。所以,用户喜欢是因为模型好。有了这个认知之后,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要做得更好,我们要做更好的模型。
毒液变身火了之后,大家对毒液的印象可能更深刻,还是对PixVerse的印象更深刻?很容易说,这个东西很多家都有,毒液变身能力很常见,那到底是毒液变身火了,还是PixVerse火了?这是一个佐证:这是GoogleTrends上的指数。我们从10月初开始,指数直线飙升。中间两条曲线分别是全球最好的生成模型产品Sora和Runway。Runway的曲线虚高是因为“Runway”是一个常见单词。我们的指数已经远超它们。所以,生成的“GPT时刻”不是毒液变身火了,而是PixVerse火了。
既然我们要做更好的模型,速度也很快。我们在10月上线,因为我们觉得普通用户没有耐心等待生成。过去,生成大多是分钟级别,一分钟、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我们直接将其缩短到十秒以内,这就是V3.5。这样我们就可以支撑移动端上线这个产品,普通用户就可以使用了。否则,普通人不会花那么多时间等待生成。2月我们上线,速度更快,还支持实时生成效果。5月上线,每一代都有巨大的进化。我就不详细介绍了,只说一些亮点。比如V3.3.5是全球最快的生成模型,当然也有其他能力,比如我们提供首尾帧生成。用户上传一张的首帧和尾帧,我们就能生成从第一帧过渡到最后一帧的。比如,打开一扇门,镜头钻进去,看到一个新世界。里的所有镜头都是用这个能力生成的,这样给大家提供了更多玩法。
模型好不能自吹自擂,产品好也不能自吹自擂。这是1月份的时候,全球AI产品增长榜上出现了一个历史性事件:Deepseek横空出世。当时,在访问量和增速上同时超过我们的只有Deepseek。
2025年2月,V4上线秒钟的,几乎接近实时。同时,它让生成进入了有声时代。大家知道最近的 Veo3上线了带声音的生成,但实际上我们早在2月就已经上线了。大家可以看一下过去的,过去媒体传播时的声音都是创
当然,也可以指定中的人物说哪些话,口型也能对上。很多其他能力我就不具体介绍了。AI发对象这个功能是2月上线月,这是中国产品出海总榜,刚才提到的是网页端。在所有中国AI产品中,出海产品在月活跃用户和增长上超过我们的只有 Deepseek,所以也很令人敬仰。2025年5月,也就是上个月,我们的V4.5正式上线,它带来了非常多的功能,进阶的消费者也能创作电影级的内容,包括多角色联动的能力。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个,体现了各种专业运镜。你的小猫比底更会运镜,可以看到各种专业的运镜,多个主体快速推进。什么叫多主体?就是上传两张照片生成一个,主体在这个背景里畅游。这就是生成的内容。
5月其实发生了一件让我们非常开心的事情。一大早起来,同事和朋友给我发消息说,在美国的总榜上,iOS总榜上,我们跑得很前面。这是美国的总榜,第一个是所有的总榜,我们排到第四名。可以看到,排在前面和后面的包括GoogleMap、剪映、WhatsApp,当然还有一些半隐藏的,比如TikTok。在“PhotoandVideo”这个榜上,我们排到了第一名,后面是剪映、Instagram、YouTube、Canvas、SnapChat等等。我们非常开心,虽然不可能一直霸榜,但那一刻我们非常开心。目前,已经有超过6000万用户在使用PixVerse。大家很好奇,这些人用它来干啥?大家可以去TikTok里PixVerse,可以看到很多用PixVerse生成的,用户是怎么用的。
噢,这首歌没放出来,因为时间关系,我就跳过去了,大家可以自己去看一下。1月份的时候,我们的产品在国外已经非常火爆,很多B端客户,也就是企业用户找到我们,说能不能用你们的API?我们有很多能力可以用,我说我们已经有基于超过6000万用户的最佳实践了,我们知道他们喜欢什么,爱用什么,怎么用。这些能力真的可以赋能全球的B端客户。所以从1月份开始,我们逐渐开展B端业务,支持各行业的API和定制化生成,覆盖了非常多场景,比如互联网营销、电商等等。
这里就不多介绍了。但我们的产品依然是海外产品,大家在国内的Store上,全是盗版。很多人跟我说你们产品不好,我说我们也没上线。所以应用户的要求,我们筹备了几个月时间,今天正式在国内全面上线公测,名字叫“拍我AI”。它很全面,在国内各应用商店都可以下载,包括网页端。它是最新的,对齐了PixVerse最新的模型和所有功能。同时,它是一个中国化的模型,有中国风、中国味的模板和内容。
同时,我们有一个新的域名,因为PixVerse 太绕口了,对中国用户来说太不友好。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拍我”,所以域名是“拍我AIPadvideo”,很好记。同时,我们的B端服务也全面升级。拍我AI,这个名字对英语不好的人来说可能有点像,但它有自己独特的命名原因。大家可以看一下,这些镜头都是由拍我AI生成的。
特别幸运,创业两年依然留在牌桌上,一切又似乎很美好。但这里为什么又似曾相识?跟去年年初很像。创业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在刀尖上求生存。我们有很多竞争对手,过去两年其实有很多同行被落下,但真正触动我的是今年上半年,我们一直在关注的一个产品——Hyper突然暂停服务了,这让我触动很大,因为它一直在我们的竞品名单上。
创业很不易,未来还有很多挑战,技术迭代快?如何持续保持在第一梯队?过去两年的成功并不代表未来两年也能成功。大模型很烧钱,我们不像大厂那样有雄厚的资金,但我们能高效地花钱,不过依然需要烧钱。如何持续融资?如何确保现金流的健康?如何加速商业化?不止于做一个工具,如何做好产品差异化?如何建立竞争壁垒?如何应对大厂的竞争?如何应对开源生态?这些都是未来爱诗科技、PixVerse以及 拍我AI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其实,过去这两年我是懵着创业的,一头扎下去,然后再想下一步该干啥。所以,过去两年的三个重要决策,深刻影响了产品的发展。其实都是在边做边学。学到的一个很重要的点是:企业是有生命的,就像一个小孩,你的孩子。创始人的经历、认知、经验会影响每一个决策,你的孩子总是像你。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何去教会他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的勇气?如何让他在各种极限压力下变得更坚韧?小孩难免会犯错,但不能犯大错,否则公司就完了。要有快速纠错的能力,摸着石头过河,边做边学,持续成长。因为时间有限,很多其他认知就没办法在这里展开了。
其实,创业这两年是很孤独的,尤其是当你跟99个投资人聊过,又跟第100个投资人聊,前99个都不看好你的方向,你会很孤独。创业是一段孤独的旅程,就像在戈壁滩上独自行走。但同时,它又是一场非常幸福的修行,你会遇到很多懂你的人,和你一起战斗的人。你可以看着你的“孩子”逐渐有性格,变得越来越强壮,这是一件非常开心的事。最后,我想向这个时代最有梦想的人致敬,谢谢大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