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头条 > 正文

农房改善塑特色 宜居宜业留乡愁——淮阴区凝心聚力提升农房改善

发布时间:2022-12-05 已有: 位 网友关注

  。

  尊重民意、统筹规划,强化组织协调推进

  淮阴区以人为本顺民意,围绕进城、入镇、留村等不同改善方式,发放意愿调查表、政策宣传单,广泛听取民意;邀请群众代表参与农房项目选址、论证,完善和确定改善方式和方案,及时向群众公示,最大限度遵循群众自身意愿。结合区情实际,围绕淮沭河、429省道等主要干线个农房改善项目,打造一个示范带、两个示范片、多个示范点的“一带两片多点示范”项目建设格局。同时,成立实体专班,明确“区级统筹保障、平台主导建设、区直牵头办理、镇主体落实”工作机制,对农房改善项目的规划选址、房屋建设、资金统筹、功能配套、社区治理等环节进行专项化推进。

  联盟社区、高堰社区、树瑞家园等被列入省级示范创建项目,胡庄社区、娘庄社区等4个获评市级示范项目,刘河社区、蒋桥社区等5个创成省级特色田园乡村项目,联盟社区获评省人居环境范例。

  平台带动、示范引领,奏响产业富民篇章

  成立区农业总公司和镇农业分公司,整合涉农资源,加快土地流转,形成特色产业万亩片区、农房改善产业展示区。目前,通过农房改善累计流转土地50余万亩,采用“农业公司+产业园+合作社+新型职业农民”的一体化经营体系,盘活涉农资产超10亿元。一方面,开展土地流转、高标准农田整治、规模化种植,形成玫瑰、紫薯、多品种中草药套种的景观大道、经济大道、科普大道和“乡村林木博物馆”;成功举办江苏“好黄瓜”品鉴推介及第一届、第二届淮阴黄瓜节,淮阴“中国农民丰收节”,农业品牌效应不断放大。另一方面,实行“社区+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深化碧根果、中药材、藕虾共养等8个万亩农业产业连片区建设,建成优质稻米基地40万亩、设施农业面积26万亩,种植业优质农产品比重达76.95%;发展河道岸坡经济,整治土地1万余亩,栽植经济景观林木30万棵、林下套种经济植物100万株,实现村强和民富协调发展。

  综合治理、优化服务,打造美丽特色乡村

  按照“拆、清、新、绿”标准,持续推进“一改善四整治”工作;开展“三高一大”“多彩农路循环一号线”沿线环境提升工程,全面开展项目内外、沿线及周边全域环境打造提升,实现农房改善拆旧建新、绿化美化等一体化建设,居住环境彻底大改变、大提升。另外,将农户家前屋后的老树、地方代表性树种,移植到新型农村社区周边重新栽种,收集石碾、推磨、犁耙等旧时农具,挖掘故居年代故事和村民集体记忆;精心打造社区村口标识、群众休闲集聚文娱广场,凝聚集体观念并引导乡风民风,塑造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和乡愁记忆。

  淮阴区还充分发挥村支“两委”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突出社区共建共管共享,进一步激发社区自治活力。制定出台《红色管家·淮十条管理办法》,成立村集体管理服务团队,常态化开展党员结对帮扶、社区志愿服务等活动,通过文明墙、荣誉榜、积分制等做法,激发群众自觉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实现党群共治生动局面。

温馨提示:所有理财类资讯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