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推荐 > 正文

上半年房企“以销定投”继续谨慎拿地,未来仍面临较大偿债压力

发布时间:2024-07-22 已有: 位 网友关注

  2024年已经过半,虽然土地市场呈现“点状回暖”态势,但房企投资拿地方面却未有明显起色。

  克而瑞数据显示,上半年,投资百强房企拿地金额总量为4204亿元,同比下降40%,降幅创2023年以来新高。仅三成销售百强房企仍在拿地,投资额较去年同期下滑的企业占比达到70%。特别是销售头部房企,今年以来拿地金额下滑幅度与其销售业绩排名形成强烈反差。

  从融资端来看,据中指研究院统计,上半年,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总额约2822.9亿元,同比下降26.1%。其中信用债中,央国企发行规模占比达93%,较上年同期增加3个百分点;民营房企和混合所有制房企的发行规模占比较上年同期均明显下降。

  “房地产投资规模主要与拿地、施工有关,当前房地产企业施工面积、拿地规模在持续下降。国家统计局前5月数据显示,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0632亿元,同比下降10.1%,因此未来几个月房地产投资规模仍不乐观。”中指研究院企业研究总监刘水7月3日在接受新希望地产成功发行2024年度中期票据,发行规模8亿元;5月17日,新城控股2024年度第一期中期票据成功发行,发行规模13.6亿元;5月29日,滨江集团发行2024年度第三期短期融资券,实际发行总额7亿元,发行利率3.6%。

  
 

  值得一提的是,6月20日,标普将中海地产的长期发行人信用评级由“BBB+”上调至“A-”,将该公司未偿高级无抵押票据的长期发行评级由“BBB+”上调至“A-”,同时将其现有中期票据计划的评级上调至“A-”。

  刘水分析认为,标普上调中海地产评级,首先表明国际机构对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的预期正在改善;其次,向国际资本市场传递了积极信号,有利于房地产企业国际融资;第三,此次上调评级表明中海地产的经营获得了国际机构的认可和肯定,充分说明了其经营的韧性与稳健。

  此外,今年以来,各地纷纷加快推进房地产项目“白名单”落实。据金融监管总局统计,截至5月16日,商业银行已按内部审批流程审批通过了“白名单”项目贷款金额9350亿元。

  “白名单措施贷款审批加快,有助于房企建设项目施工及竣工。”刘水表示。

  从企业层面看,以旭辉集团为例,截至7月3日,其在全国已有72个项目入围房地产项目“白名单”,45个项目已获融资支持,其中3个项目获得新增融资。对于下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趋势展望,中指研究院预测,在低基数效应显现下,下半年开发投资规模同比降幅或有收窄,但全年投资表现预计仍偏弱,项目“白名单”等政策深入推进落实,或将对投资产生一定支撑。

温馨提示:所有理财类资讯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