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4-12 已有: 位 网友关注
在Mean-Variance框架下,我们先算出所有股票在历史上的波动率和关联度,然后用严格的数学方法求出收益与波动率(风险)比例最大的投资收益组合,你会发现每个股票的权重和它们的市值成正比。
而一般的大盘跟踪大盘的ETF,如沪深300,标普500,RUSSEL2000,基本上就是在按市值比例买股票,只不过顺道帮你剔除了一些流动性较差的小股,等于是在经典理论上做了一些优化。同时靠大仓位的交易,帮你省下一些手续费。
而其他的一些ETF,如那些做惯性,做Carry,做价值投资的,基本上也都是按照FAMA-FRENCH之后的一批论文的理论在构建指数。
从理论上讲,买ETF实际上是在盗窃主动投资策略的收益。任何主动策略对股价造成的影响最终都会被ETF收纳一部分。
这几年ETF管理的资金大幅上升,据说已经达到了美股的1/3。这实际上是行业充分竞争后的后果。学术界每年最喜欢干的就是把对冲基金的收益曲线拿出来,和自己捣鼓出来的各种因子做回归,然后对外宣对冲基金是骗钱的啦没有alpha啦。这个过程搞多了这些因子会被投行盯上,然后制作成ETF。通过购买这些基金,你实际是在以极低的价格把以前对冲基金中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那部分收益给弄到手了。
我在想,如果哪天ETF占比超过1/2了,则意味着市场上一半的资金都没有参与主动选股,这种局面应该是有点危险的。当然到时应该会出现大量利用的ETF死板性来frontrun它们的基金,最终在主动和被动中达到一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