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推荐 > 正文

珀莱雅的两种焦虑

发布时间:2025-08-30 已有: 位 网友关注

  自去年9月珀莱雅内部出现组织架构调整后,部分中高层管理人员陆续离职,连带着部分员工离职,此后还有一批员工主动离职。

  左手降本增效,右手明星代言,珀莱雅的新思路能否走通,仍有不确定性。

  业绩放缓的时刻,珀莱雅正通过赴港上市寻求破局。

  “为了加快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和海外业务发展,增强公司的境外融资能力,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力,根据公司总体发展战略及运营需要,公司拟发行H股。”珀莱雅表示。

  若珀莱雅顺利登陆港股市场,则有望成为国内首家“A+H”国货美妆企业。

  如此一来,作为“国货美妆双雄”的珀莱雅和上美股份也终于要在港股市场相会。

  虽然珀莱雅业绩在上美股份之上,但估值确远低于后者——目前珀莱雅的PE在20倍左右,但上美股份可达到43倍。

  估值鸿沟背后是珀莱雅正面临被上美股份反超的压力。

  2025年上半年,上美股份收入、净利润分别为41.08亿元、5.24亿元,同比增幅分别可达到16%、30.65%。

  上美股份CEO吕义雄曾在年初放出豪言“2025年冲刺百亿、2030年冲刺300亿营收。”

  去年收入首度迈入百亿的珀莱雅是否会被上美股份反攻,正成为国货美妆行业2025年的焦点。

  营收增速面临瓶颈下,珀莱雅瞄准了并购。

  据珀莱雅管理层半年报电话会透露,已有潜在的并购目标,港股上市后可以提供更多支持。

  珀莱雅此前曾规划未来十年内自有品牌的整体营收将增至350亿元,其余的150亿元将过并购等方式来填补。

  董事长侯军呈曾表示,考虑通过巴黎分公司进行并购,填补在婴童、香水、男士护肤等赛道的空白,并购后会将新品牌引入国内。

  不过以当前珀莱雅的外币储备来说,在海外市场实施并购确实不是易事。截至2025年6月末货币资金项目中的外币折合人民币仅为1.41亿元。

  在主品牌增长乏力的局面下,并购确实是快速做大业绩规模的重要抓手。

  但当前外资美妆品牌在中国市场发展并不算理想,能否顺利引入海外品牌或许也对珀莱雅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温馨提示:所有理财类资讯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