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要闻 > 正文

在“既要又要”时代,一支团队的收益“多源公式”

发布时间:2025-09-03 已有: 位 网友关注

  在低利率、高波动的叠加效应下,不少投资者陷入前所未有的焦虑:既担心股市的高风险,又对理财产品的收益心有不甘。

  市场需求的裂变催生出新的投资命题——如何在当下环境中,打造既能捕捉超额收益、又能严控回撤的理财产品?

  汇添富基金基金经理吴江宏及所带领的团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过去多年,团队旗下多只固收加产品以颠簸小、业绩优、体验好的特征,展现了“真正穿越周期”的硬核实力样本。

  吴江宏团队部分代表产品业绩。数据

  为什么是他们?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再度回溯了吴江宏和团队成员们的过往访谈和投资操作,试图还原一套可验证、可解释、可持续的“稳健收益方法论”。

  三个独特,回答“稳健收益到底怎么做”

  l 专业化分工+大平台输出:把“一个人”的稳健变成“一群人”的稳健

  吴江宏2011年校招进入汇添富,从转债研究起步,经历过市场从喧嚣狂欢到落寞孤寂,让他对“单一资产、单一个体很难穿越周期”有了深刻切实的体会。

  在吴江宏团队里,每位团队成员聚焦于自己擅长的资产领域,并且对内部团队进行输出研究观点,大家既是基金经理,也是某一类资产的专家。这样的做法,让团队在每类资产上都能形成 “深耕优势”,避免了 “样样懂、样样松” 的困境。

  在团队身后,汇添富强大的投研平台提供了“金字塔底座”。公司在业内率先探索并建立了独特的垂直一体化投研架构,实现了从消费、医药、科技、制造、周期、金融等各个行业,到A股、港股、美股、全球等各个区域的深度覆盖,培养出一批业务能力过硬的领军人才。

  更重要的是,汇添富内部有着极强的分享文化。固定收益团队与股票团队之间不仅共享研究成果,还互相开放内部会议与研究资源。这种开放、协作的机制,使得团队成员可以在更广的视野下理解资产之间的关联与轮动,从而更从容地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

  l 追求更广谱的阿尔法:把“多资产”做成“多收益源”

  与传统“固收+”基金经理往往依赖某一类核心能力不同,在吴江宏眼中,无论是大类资产配置、或者是债券、股票、转债的投资能力,都能成为收益的

  他对于团队目标的定位很清晰:在每一类类属资产上,力争都有取得阿尔法的能力,实现收益

  在实际操作中,团队将资产类别细分为利率债、信用债、可转债、股票等,由专人负责,不断积累超额收益能力。即便是在同一类资产内部,也强调细分策略的多元。例如在转债投资中,既关注债性保护较强、安全边际明确的品种,也关注正股质地优秀、可通过转债布局降低波动的好公司。

  这种“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的策略,不仅分散了风险,也使得组合在不同市场环境下都能找到表现领先的资产,从而力争实现更稳定的净值增长。

  l 严控回撤 + 组合管理:不以极端赌未来,追求的是“持续正收益”

  绝对收益导向是吴江宏团队产品的核心特征。他们的目标是:

  第一,无论市场多复杂,都要力争为投资者实现正回报;第二,在追求收益的同时严格控制回撤和风险暴露。

  为实现这一目标,团队从多个维度构建风控体系,包括:

  -设定权益资产中枢和上限,使产品风险属性与客户承受能力匹配;

  -利用股债负相关性进行对冲,在市场不确定时通过长久期利率债降低组合波动;

  -将回撤控制嵌入产品机制,对低风险产品设置预警线,触发检视流程;

  -不过度依赖择时,更多通过对资产的深度定价和组合结构管理来控制波动。

  一种“不对称性”的艺术

  在众多资产中,可转债可以说是吴江宏的“老本行”,一入行就研究转债的他,不仅擅长把握转债的估值周期,也能利用转债的不对称性找到个券层面的阿尔法。

  吴江宏认为,转债的本质是一种“低犯错成本”的权益资产,兼具债底保护与股性弹性,尤其适合在不确定市场中布局未来机会。在他看来,市场主流的转股溢价率分析框架存在局限:“转股溢价率和波动率相关,就像PE市盈率高低和成长性相关,波动率越大,期权价值越高,不能单纯静态角度看待估值。”他希望找到未来真实波动率大于隐含波动率的转债。

  在实际投资中,他和团队青睐三类转债机会:

  一是风险收益不对称的,比如他曾重仓过某互联网券商的转债。在市场低迷时隐含波动率极低,而基本面弹性巨大,当市场回暖时即可带来显著回报;

  二是优质公司被低估的转债,如某水电龙头转债,虽然业绩增长平稳、溢价率不高,但从DCF视角看具备长期配置价值,在利率下行周期中表现突出,从上市到转股退出的5年时间,一直在吴江宏的前十大持仓中;

  三是周期成长型行业转债,如某养殖龙头,行业波动大、拐点难测,吴江宏判断通过转债布局可在控制下行风险的同时捕捉行业反弹。

  吴江宏在仓位调整上也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在对市场整体机会有判断时,增加权益资产风险暴露;另一方面,自下而上寻找转债的α机会,一类是绝对估值低,价格会受到债底的支撑,一类是好公司发的转债,通过持有转债投资好公司,波动会小很多。

  尽管以转债投资成名,但吴江宏的能力圈并未固守于此。2016年起,他与股票基金经理共同管理组合,开始系统性地扩展至权益投资。

  他从低估值价值类资产起步,先后深耕家电、保险等行业,后来又逐步覆盖白酒、医药、互联网等成长领域。

  吴江宏坦言:“研究过好公司之后,有了对比,会有震撼,原来投资应该以合理价格买入优质资产,而不是做贝塔上的判断。”这种认知转变也直接体现到他的投资框架中。如今,他在选股中尤其看重企业的竞争壁垒、盈利质量和估值匹配度,曾成功投资电网设备、石油、互联网等领域的龙头企业。

  但他也强调,稳健收益产品中的权益投资,不能指望个股“买入即涨”,而是要通过组合管理实现净值匀速上涨。

  因此,他特别注重持仓的驱动力分散:“不仅是行业分散,因子的暴露也要分散。”他的组合中同时包含高估值与低估值、顺周期与逆周期、价值与成长类型的资产,通过多维度均衡提升整体稳定性。

  回顾吴江宏与团队的实践,我们不难发现:真正的“稳健收益”,并非来自某一次精准择时或某一个个券挖掘,而是建立在一整套系统方法之上——多元化的收益

  正如霍华德·马克斯在

温馨提示:所有理财类资讯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