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9-07 已有: 位 网友关注
当地时间9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正式实施美日贸易协议。根据白宫该委员会将没有日方成员。最终,投资项目将由美国总统亲自挑选。
日本的角色被限定在一个“咨询委员会”中。该委员会由美日双方代表组成,职能是向投资委员会提供建议、法律和战略意见。然而分析指出,在实际操作中,日方很难改变由特朗普最终选定的项目。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接受媒体时直言,特朗普总统对日本投资的去向拥有“完全的自由裁量权”。
媒体也指出,这个“咨询委员会”的角色被限制在“提供法律和战略意见”上,并无实际决策能力。这意味着,从项目筛选到最终拍板,整个过程都将在美国的指导下进行。
“先还本、后分利”:90/10利润分配的玄机
备忘录中最引人注目的条款,莫过于其独特的利润分配机制,这直接回应了外界对于“90%利润归美国”的疑问。
根据条款,每一个投资项目都将设立一个由美国或其指定人管理的特殊目的载体。项目产生的利润,将首先按照美日双方各50%的比例进行分配,直到日本方面收回其对该项目的全部初始投资。
当日本的本金完全收回后,利润分配比例将发生根本性变化:美国将获得此后所有利润的90%,而日本仅获得10%。
资本回收期:项目产生的利润将由美日双方按50/50的比例平均分配,直到日本收回其全部初始投资。长期盈利期:在日本收回本金后,利润分配比例将调整为美国占90%,日本占10%,并持续至项目结束。
分析指出,这种结构使日本的投资性质更类似于一笔“债务”,而非传统的“股权”。美国首先需要“偿还”日本的本金,但在“还本”结束后,日本仍能作为“债权人”持续获得10%的长期收益,这对于超长期项目而言可能依然是一笔可观的回报。
这种模式意味着,日本的投资并非传统的股权投资,而更像是一种附带长期收益的债务安排。对于周期长、回报稳定的基础设施或能源项目而言,这10%的长期利润分成可能非常可观。此外,备忘录申明,即使投资失败,对日本的债务偿还义务也将在偿付任何股权股东之前完成,这符合美国法律的惯例。
5500亿的“指挥棒”:关税威胁下的投资义务
为了确保这5500亿美元的投资承诺得以兑现,协议中设置了强有力的约束条款。
备忘录规定,当美国提出一个投资项目后,日本有大约两个月的时间来回应并划拨所需资金。尽管条款赋予了日本“拒绝为全部或部分项目提供资金的权利”,但紧随其后的是一个严厉的后果:美国可以“对日本进口商品征收关税作为回应”。
这一条款被视为悬在日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极大地削弱了日本拒绝的底气。第一生命经济研究所的经济学家Kazuma Maeda认为,这种“将决策委托给可以不经国会批准就征收额外关税的特朗普总统的机制,应被视为一种风险”。
不过,协议也为日本提供了一些激励。备忘录承诺,在可能的情况下,日本公司将在项目供应商和承包商的遴选上,获得优先于其他外国公司的待遇。
战略布局:AI、半导体、能源成焦点
这5500亿美元的资金将精准投向华盛顿认定的关键战略领域。
这笔投资有七大目标行业:半导体、制药、关键矿产、造船、能源、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分析认为,此举旨在推动通常行事保守的日本企业,去承担风险更高但战略意义重大的投资。
报告以价值440亿美元的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气项目为例,指出日本公司长期以来因担心其盈利能力而犹豫不决。而来自该战略投资基金的贷款担保,将有助于打消这些顾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