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要闻 > 正文

热搜第一!近九成00后毕业生愿意加班!广东一公司成立专管00后部

发布时间:2022-06-16 已有: 位 网友关注

  只是相比于单纯地“赚钱”,他们更关注职业发展和个人价值,甚至为了自己热爱的工作,“00后”毕业生在求职时可能会比前两代人更“卷”。

  值得关注的是,近段时间以来,“00后整顿职场”频频引发舆论关注。但这样的“整顿”行为初露锋芒,职场就出手了。

  据上游新闻,近期,有网友向

  新部门的部门要求。

  据上游新闻,一位网友贴出一张疑似公司发布的通知,通知称,鉴于同行公司经验,以及公司最近出现的类似情况,为便于管理,规范职场,现设立“新一代”部门。

  据悉,该部门主管为一位周姓负责人,除他之外该部门员工均为“00后新时代同事”。此后,该公司在职及入职的00后,不管隶属于哪个部门,都由此部门统一管理,其他部门不得插手。新部门所有规章制度均按照职场管理进行,如有违反,一律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如果不适应新部门,可申请调离。

  该网友进一步解释,事情的起因是一位00后同事工作效率比较低,别人8小时完成的工作他需要16个小时。上级领导质问他为什么别人可以完成而他完成不了,他顶嘴说:“那你叫别人做。”

  此后,公司以不符合公司要求将他辞退。这件事最终经过劳动仲裁,判这位前员工输掉仲裁。之后,公司高层便开会讨论成立了这样一个部门。

  该网友表示,成立这样的部门并不是00后表现不佳,而是公司的00后和目前管理制度的大框架有不太契合的地方。之前提到的00后被辞退的情况,算是公司发现的一个问题。

  网友接受上游新闻

  该网友表示,目前部门刚刚成立几天,还在试运行阶段。这些加入部门的00后虽然仍在各自的原部门,但受新部门的主管管辖,原部门的主管有任务,需要通过新部门主管来安排任务。新部门还有自己独立的办公区域。现阶段新部门的主管并不是00后,但计划在3个月内,“新一代”部门的主管也将更换成年轻人来担任。

  与此同时,对于上班迟到、早退、上班偷懒、没在规定时间完成工作等情况设置了相应的处罚制度,对迟到几次算旷工,哪些情况将被转岗甚至辞退等情况进行了规范。新部门特别强调:请假不提前、不服从工作安排都有相应的处罚。如果与公司解除合同,诋毁公司、泄露公司机密都会被追究法律责任。总而言之,新部门的宗旨是要给00后员工强调制度,并按制度来办事,弹性变小了。

  整顿职场却反被整顿?有网友戏称,00后刚开始整顿职场,就被职场整顿了。也有网友对这种操作表示不理解:

  不过,一些网友也认为,进入职场后不能随心所欲,起码应该遵守基本的规章制度。

  评论区聊聊,你如何看待“00后整顿职场却反被整顿”的现象?

  “00后”愿主动加班拒绝加班、“整顿”职场?近9成00后嘴上说“躺平”,实际却悄悄努力。

  据东方网,58同城、赶集直招发布的显示,受疫情影响,51%的毕业生更倾向于选择更加稳定的工作,39%的毕业生可以接受相对较低的薪资。

  一线城市因就业机会、经济实力与区位优势较为突出,仍为大部分毕业生工作首选城市,与之相比,有38%的毕业生选择新一线城市是因为离家较近。具体来看,深圳、广州为很大一部分毕业生工作首选就业城市,其中深圳毕业生净流入率达3.5%;此外长沙、北京、上海、天津也颇受毕业生青睐,均呈净流入态势。对于00后毕业生而言,为了个人发展,更倾向前往杭州、西安、长沙、成都、青岛等新一线城市就业。

  同时,报告进一步显示,这届“00后”找工作时不再过度迷信“大厂”。在意向行业方面,计算机/通信/电子/互联网以及金融行业仍是最受“00后”欢迎的行业,22%的“00后”毕业想从事互联网,15%想进入金融行业。偏好职位方面,13%的“00后”毕业首选人力资源岗,IT技术、财务/审计/税务、设计、运营为“00后”更为青睐的职业。

  据中新经纬,在面对就业的态度方面,79%的毕业生想立即工作,20%的毕业生选择“慢就业”,仅1%暂时不想工作。

  网友热议的“00反内卷”方面,也给出相左的结论。在调研的整体毕业生群体中,“愿意加班”的“00后”占比高达88.1%。对于加班,毕业生也有其不同的见解,29.1%的毕业生认为加班可以多学点东西,40.5%认为有利于个人发展,20.6%因“热爱这份工作”而加班。

  另外,显示,薪酬待遇、个人发展、晋升机制是毕业生就业中最为看重的因素,近九成毕业生有至少一次实习经历,且认为实习经历对找工作有帮助。这些反映出这届“00后”“嘴上说躺平实际却很拼”主要源于对于求职的焦虑心态,更多是一种自我的减压。但面对有“钱”景和前景的优秀公司时,却比谁都愿意努力。

  重庆超上海显示,今年各城市的高校毕业生实际薪资水平与受欢迎程度大体相当,毕业生实际月薪水平为8376元。

  从城市水平看,北京因高科技产业较为集中,在高薪职位带动下实际月薪均值过万,为10800元;其次为深圳,实际月薪平均为9800元,广州为8595元。在新一线城市中,重庆于今年跻身全国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第一阵营”,为吸引更多高校人才,薪资待遇也水涨船高,实际月薪平均为8595元,超过了上海。

  从行业上看,能源/矿产/环保为实际税前薪资水平最高行业,为9500元,金融业为9429元,汽车/生产/加工/制造业为9326元。

  从具体职位方面来看,研发、财务/审计/税务、自媒体/网络主播为本届毕业生薪资较高前三职位,分别为11353元、9208元、8625元。此外,销售、运营、IT技术、市场/公关、采购/贸易、人力资源、设计职位的平均月薪均在8000元以上。值得注意的是,研发职位的实际薪资与期望薪资仅相差441元,较为符合毕业生预期薪资。

温馨提示:所有理财类资讯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