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06 已有: 位 网友关注
双11大促如火如荼,其中“前置仓”议题重回大众视野。京东七鲜首个前置仓在北京落地,并且近期开始公开招募地推人员、配送人员;盒马鲜生在上海重新试点,美团、山姆、永辉等零售巨头也纷纷入局,名创优品更是与美团携手打造“24H超级店”。
随着生鲜电商赛道的竞争不断加剧,曾一度被指摘为“伪命题”的前置仓重新获得青睐,正在成为各大巨头竞相争夺的战略要地。在多种生鲜电商模式中,前置仓何以重新脱颖而出?
当线上购买生鲜成为习惯后,消费者的关注点进一步聚焦于更多品类、更高新鲜度、更优品质和更快配送等方面,这已然成为生鲜电商企业竞争的关键所在。而与其他模式相比,前置仓在满足消费者需求时,有着独特的优势。
它贴近消费者,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使其能在3公里范围内实现半小时即时配送。而且,在库存管理方面,前置仓可借助数据分析精准预估商品需求量,合理安排库存,降低滞销风险,减少生鲜损耗。此外,部分前置仓还能实现产地直供和集约化采购,使供应链反应更迅速、运行更高效。
而且,新技术的发展使得前置仓模式能够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优化电商的物流及运营系统、提高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例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和AI预测,商家可以掌握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和需求变化,优化前置仓的存货结构。部分商品会被提前前置到消费者附近的仓库里,以达到缩短配送时间、提高配送效率的目的。据统计,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物流成本10%-20%。大数据能够助力企业优化前置仓选址,通过分析周边消费者的消费数据,合理布局前置仓。更重要的是,它能精确预测市场需求和产品销量,据此安排产品品类与库存水平,及时调整补货计划,提高库存周转率。而借助AI算法的智能调度,依据实时订单数据动态调整配送路线,能够缩短运输时间。
物联网技术同样功不可没。通过传感器,物联网可实时监测前置仓设备的运行状态,像温度、湿度等,及时发现冷链、分拣等设备的故障或异常,增强设备可靠性和稳定性。利用RFID、条码等技术,实现商品快速定位和追踪,提高分拣人员工作效率。在商品入库、出库、配送等各个环节,物联网提供实时数据支持,让企业清晰掌握商品流向和状态,提升物流整体效率和服务能力。
在众多优势之外,前置仓模式的运用也面临一些考验,其中租金及人力成本是首要问题。根据东北证券研报的测算,在不考虑产品从产地到达前置仓的运输成本的前提下,一间300平方米的标准前置仓,在客单价60元,单日订单量600-1400情况下,单笔订单的前置仓履约费用在10-13元/单左右,是传统中心仓电商的3倍,平台型电商的2倍,社区团购的6倍。
笔者认为,要控制前置仓建设的高成本问题,一方面,可以借助大数据、AI等技术科学判断前置仓的位置和规模,防止因面积问题导致租金成本上升。政府也可在需求集中的社区协调资源,设置公共前置仓,通过统仓共配模式减轻单个企业的成本压力。另一方面,在前置仓管理中,逐步发展面向生鲜前置仓的仓储自动化管理技术,实现自动分拣、配货、补货,采用无人车和自提柜配送,减少人工使用和损耗。同时,在分拣和配送环节采取专兼职结合的方式,进一步降低人工成本。
成本问题还体现在库存管理上。生鲜商品易损耗、保质期短,增加了库存成本,对此,除了以数字化技术等手段精准控制库存,还可以从运营和管理策略角度应对,例如依据销售数据和预测模型,合理安排进货量和配送频次,在物流系统上与自提柜协同实现灵活取件、与外卖骑手合作实现多单共配、与社区便利店合作实现分布式存储等。
从市场格局来看,前置仓模式的核心价值在于满足消费者对生鲜即时消费的需求。围绕这一目标,不同企业会有不同选择,比如发展城市中央厨房、改进配送方式以扩大配送范围、发展前置冰鲜柜和无人仓等。这些新模式与现有前置仓模式互补,共同满足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的生鲜服务需求。在这一发展方向下,那些坚持长期目标、优化现有资源、持续创新投入的企业有望成为行业的领军者。